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简介 >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1958年6月15日,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凤段开工建设,从此,电气化铁路建设者胸怀产业报国的初心、肩负交通强国的使命,栉风沐雨、南征北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诞生于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开工之时,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峥嵘岁月,壮大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10.6万公里,高铁里程达到3.8万公里,一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气化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正在快速延展。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创业之路

  中铁电气化人不负历史重托,完成了跨时代的创举,以奋勇拼搏的干劲和水滴石穿的韧劲,站在了高铁“四电”系统技术的制高点,掌握了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实现了中国电气化铁路技术从无到有、从普速到高速、从低吨位到重载、从国内走向国外、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跨越。

  1961年8月15日,93公里的宝成铁路宝凤段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中国从此结束了没有电气化铁路的历史。

  1975年7月1日,全长676公里的宝成铁路正式通车。《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钢铁蜀道添翼飞》,从此,电气化铁路有了一个如诗如梦的名字——“添翼的路”。

  经过20年的艰辛探索,到1978年,我国共建成电气化铁路1033公里。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电气化铁路和高速铁路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1998年,我国电气化铁路经过40年的漫漫征程,建成开通累计1万公里。进入新世纪,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2005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跃上2万公里台阶,第二个万公里仅用了8年时间。

  2009年,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突破3万公里,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距第二个万公里用时不到4年;3年后的2012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达到4.8万公里,高速铁路达到8600公里,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电气化铁路伴随着民族复兴的步伐,走出了一条追赶与超越之路。中国的铁路牵引动力逐步跨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高效环保、绿色低碳的新时代。

  1958年9月,电气化铁道工程局成立;2001年8月,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改制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12月,成立轨道交通事业部,全面进入城市地铁、轻轨建设领域;2003年11月,与西安铁路工程集团公司实现并入式重组,次年取得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005年10月,成立运营维护管理公司,正式进入铁路运营代维管行业;2006年12月,成立系统集成事业部,成为铁路客运专线“四电”专业系统集成商;2007年7月,成立南京中铁电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入PPP建设领域;2008年3月,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配件生产项目在宝鸡保德利公司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时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接触网器材制造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2009年5月,组建合资企业,主要从事接触网导线和承力索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14年之后,先后完成了上海电气化工程分公司、第二工程分公司、沈阳电气化工程分公司重组,集团所属电气化专业公司达到9家;全面推进工业系统改革,成立了中铁电气工业公司,增强了发展活力;成立了智能交通与安全技术公司,为发展智能防灾技术和生产弱电产品奠定了基础;成立了石家庄机械设备租赁公司,为服务电气化铁路提供装备保障。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实现了由专业工程局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企业集团转变,凭借一体化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创新链、提升了价值链。

  在全国已建成开通的电气化铁路中,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设计和施工的占60%以上;在全国已建成开通的高速铁路中,由中铁电化局集团设计和施工的占60%以上;在全国已投入运营的城市地铁、轻轨线路中,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参与设计和施工的占到70%以上;中铁电化局集团所属的6个专业器材厂还承担了全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地铁、轻轨80%以上的专业器材生产供应任务。

  从白手起家建成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成单元重载运煤专线——大秦线;从建成时速200公里的准高速——广深线,到建成秦沈客专;从建成采用无绝缘轨道电路四显示自动闭塞的电气化铁路——郑武线,到建成多专业同台亮相的高铁——津秦线;从建成京津城际铁路,到建成完全实现国产化的京沪高铁;从建成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到建成穿越高原、风区和沙漠戈壁的高铁——兰新高铁,建成地质环境复杂的沪昆高铁;从建设高速铁路精品示范工程京沈客专,到建成我国第一条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始终站在电气化铁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勇当我国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电”专业领域的开拓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创新之路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歇,在科研攻关的征途中从未止步,在技术变革的大潮中从未退缩,瞄准世界一流,勇攀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技术制高点。

  通过重点工程的建设,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行业重点科研项目,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积累了山区、沿海、高原、戈壁、沙漠、大风、高寒等特殊环境条件下丰厚的电气化铁路和高速铁路施工经验。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通过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工法和检测验收规范等,为创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是我国自主建设的高速铁路标志性工程,全长1318公里,设计运营时速350公里,部分区段满足设计运营时速380公里要求。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承担牵引供电系统前期科研攻关、勘测设计、关键设备和零配件制造、工程系统集成管理、施工安装、试验检测,以及此后的长期运营维护。从1991年至2009年,先后五任设计总体负责人率领电气化设计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完成了三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任务。

  2009年7月15日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修改初步设计”,随后进入系统集成施工安装。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建成开通,京沪高铁牵引供电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项在中国铁路乃至世界铁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已经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掌握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集成技术,构建了重载、长大干线、高铁三种制式的牵引供电技术体系,提升了“科研设计、工业制造、工程施工、试验检测、运营维管和系统集成”六位一体全产业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牵头承担了原铁道部、科技部联合国家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高速列车牵引供电技术”科研攻关任务,建立了我国高速接触网受流理论及弓网动态模拟仿真系统,完成“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全动态仿真平台”“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系统研究”等几十项科研课题和创新成果,其中15项获国家、部级科研成果,为搭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技术体系平台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通过京沪、津秦等多条高速铁路工程实践,总结了高速铁路电气化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了通信信号系统等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依托宝鸡科技产业园、保定轨道交通产业园、西安高凌开发区智能交通产业园、北京赛尔克瑞特电工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相关工业制造产业,工业研发制造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接触网关键设备及配件材料实现国产化,高速接触网配件、自耦变压器、自动过分相装备、330千伏牵引变压器、GIS高压开关柜、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等高铁牵引供电系统核心关键设备部件生产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研发应用了高铁防灾安全监控系统。高铁线路沿线布置安装防雷避雷装置、道岔融冰、防异物侵入监测系统、防风雨灾害监测系统以及电气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危及行车安全各种灾害的在线综合自动化监测,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研发的恒张力放线技术、腕臂数控预配技术及高铁锂电精密拧紧系统确保了吊弦、定位器等一次性安装到位;掌握了高铁CTCS-2、CTCS-3列控技术,掌握运用了高铁通信信号联调联试技术;参与编制了铁路通信信号联调联试技术标准,参加了京沈等多条高速铁路的通信检测。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通过京沪高铁以及2万公里正线电气化铁路运营维护管理,业务涵盖了车务、机务、工务、电务、供电、车辆、房建、给排水等专业,系统掌握了影响接触网运营寿命健康主要因素及运营维护技术,掌握了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牵引供电系统运营维护技术。

  在打造京沈客专“四电”一次成优工程建设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创新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成立了生产资源管理中心;研制了新一代数控预配平台,实现了接触网装配工厂化、标准化;细化了54项施工工艺标准、94个作业指导书,为高铁建设行业标准升级提供了宝贵资料。以此为标志,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开始进入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创新阶段,施工手段已实现了专业化、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全自动腕臂和吊弦制作系统、BIM技术等在施工得到广泛应用,京沈高铁被命名为高铁“四电”的示范工程,成为行业学习的标杆。

  2019年开通的京张高铁应用信息技术推进工程建造管理智能化、应用BIM技术推进工程建造过程控制智能化、应用自动化技术推进工程建造预配智能化、应用专业装备推进工程建造安装智能化、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推进工程建造检测智能化,“智能京张、精品京张”成为铁路“四电”工程智能建造新标杆。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凭借多年积累的专业技术优势,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靠技术和品质赢得市场。中铁电化局集团承建了国内42个大中城市地铁、轻轨牵引供电、机电、通信、信号、自动控制等各专业工程项目;全面掌握了接触网供电模式、第三轨供电模式、单轨跨坐模式、轻轨模式、低速磁悬浮模式、超级电容供电模式等各类型城市轨道交通全套核心技术;采用BT、BOT、PPP和代建等投融资建设模式,参建了北京首都机场线、奥运支线、南京宁天城际铁路等地铁项目,在业界获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特别是太原地铁2号线、南昌地铁3号线开通运营,开创了中国中铁“投资+建设+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新纪元,把山西省会太原古城带入地铁时代,把江西省会南昌英雄城带入地铁换乘时代。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全面掌握了铁路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的施工技术,先后承建了京广高铁京石段、郑西高铁等线路的土建工程,参与了北京、南京、哈尔滨等多个城市地铁项目土建工程。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获得了工民建特级资质,建设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调度楼、北京动车段、武汉调度楼、唐山站等多个标志性房建工程,建成铁路站房181座;在南京宁天城际铁路的建设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仅用2年即建设完成,在青奥会举办前开通运营。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推进海外发展战略。从专业分包到系统总包再到EPC总承包,从工业产品输出再到技术标准输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参建了坦赞铁路,先后在伊朗、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家和地区承建了20多项铁路工程,形成以中东、中亚、东南亚和中东欧4大区域市场为依托的国际市场开发新格局。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靠先进的技术、高品质的工程,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使“中国电气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行业品牌。截至2020年底,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2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9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0项,还荣获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6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4项和其它国家级奖项20项。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参与编制了牵引供电系统的中国高铁技术及工艺标准,以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我国电气化铁路的技术创新基地。截止2020年底,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共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18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51项,开发工法432项,共有授权专利661项。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中铁电气化人不忘“产业报国”的初心,提出了“一条主线,双轮驱动,三大能力,四个领先”的“1234”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做强核心产业链,聚焦“工程总承包、工业制造、运营管理”三大核心能力建设;以保持轨道交通机电专业技术领先为重点,实现人才技术领先、集成服务领先、资本运营领先、体制机制领先,打造享誉全球的轨道交通系统集成企业集团。

  文化之路

  一代又一代电气化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铁电气化文化体系。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通过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企业历史和光荣传统教育,使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追求不断强化,开路先锋文化理念和“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促创干、争一流”的电气化精神不断传承,激励了中铁电气化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为中国铁路“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中国电气化”品牌形象为着力点,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由自然形成向积极构建转变,由表层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变,由形象建设向价值导向转变,不断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竞争力。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当好“顶梁柱”,做好“压舱石”,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央企力量。

  2004年初春,全国电煤告急。承担电煤运输半壁江山的大秦铁路不堪重负,急需进行扩能应急改造。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承担了大秦铁路2亿吨扩能改造任务,举全局之力攻坚克难,从开工到建成仅用6个月,为保证全国电煤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大秦线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的成功,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赢得“钢班子、铁队伍”的赞誉。

  2005年7月,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以总承包模式对京沪既有线实施电气化改造工程,面对仅有一年的工期和特别艰巨的施工任务,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党委发出“决战京沪、期到必成、建必精品”动员令,上万名施工人员和近千台施工机械从全国各地迅速调进京沪线,在全长1453正线公里的京沪铁路掀起会战高潮,依靠施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施工任务。

  为建好京沪高铁,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不仅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准备,配备了先进的施工装备,还深入开展了“挑战新时速、砥砺再奋进”主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干高铁、想高铁、融入高铁”的高铁意识,大力弘扬“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用施工安装的精度保证高铁列车的速度,保证高铁运营的安全。

  2008年春运期间,南方遭遇冰冻雨雪灾害,京广铁路告急,他们挺身而出,迅速投入到京广铁路南段抢险中,8天抢通173公里供电线路,恢复了铁路运输。在汶川特大地震宝成铁路109隧道抢险中,他们舍生忘死,奋不顾身,连续奋战12天,抢通救灾运输的生命线,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通令嘉奖。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驻守在湖北武汉的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电化公司武汉分公司40名党员和员工组成“抗疫突击队”,在短短5天时间里,先后援建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等四所方舱医院,累计为2000张病床安装线槽及线管25公里、布设电线65公里、安装插座4000余个。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城铁公司北京分公司经过12个日夜奋战,完成北京地铁7条线路32个车站156套热成像体温测试仪安装调试任务。在北京市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儿的关头,紧急抽调18名下沉干部成立疫情防控突击队,前往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周边封控社区开展志愿服务,7天时间协助医务人员完成万余人的核酸检测工作,彰显了中铁电气化人的责任与担当。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党委不断加强“三型党委”建设,将“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在实处;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深度融合,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精耕细作“五小”工作法,编辑出版了《党务工作1000问》,取得了《党建质量进阶管理系统》研究成果,“中国电气化”品牌更具时代化;通过不断推出《电气化人的故事》等企业文化产品,使“中国电气化”品牌更加社会化。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获得全国文明单位、中国自主创新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百佳单位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涌现出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巨晓林,全国劳模、铁路建设的老黄牛张增学,全国劳模、科技领军人才林云志,全国劳模、“蓝领状元”何军,全国劳模、铁路信号逐梦人胡正伟,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全国铁路劳模戴春荣,北京市劳模、“创新达人”赵际顺,中国中铁“十大杰出女性”、北京市劳模黄红,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丁秋迪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实干、创新、奉献”的电气化工匠精神。

  站在新起点,走进新时代,中铁电气化人将永立时代潮头,勇担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化铁路和轨道交通工程的历史重任,以高品质工程、高质量服务,造福中国人民和“一带一路”各国人民,坚定地向着轨道交通机电建设规模世界第一、轨道交通机电集成服务世界第一、轨道交通机电施工技术世界第一、中国电气化品牌享誉全球的发展目标阔步迈进。